一亩地可以出多少玉米秸秆
要是玉米栽种间距是5 0厘米见方的话,一亩地大概能收获2 6 6 7 根玉米秆。具体的算法是这样的:一亩地折合6 6 6 .6 6 7 平方米,单株玉米占的地盘是0.5 米乘以0.5 米,算下来是0.2 5 平方米。
那么6 6 6 .6 6 7 除以0.2 5 ,正好是2 6 6 7 株。
补充说明一下,要知道一亩地里能长多少玉米,就得先搞清楚单株玉米占地多少平方,这样才能算出一亩地有多少株玉米,进而推算出一亩地能产出多少玉米秸秆。
咱们说的“亩”,是中国传统土地面积单位,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。
而十五亩合起来就是一公顷。
至于“公顷”(英文是hectare,简称ha),它是个公制面积单位,也可以叫“平方百米”或者“平方公引”,记起来方便,换算也简单。
它的符号是hm²。
公顷是个国际通用的公制面积单位,一公顷地面积相当于1 0000平方米,比咱们熟悉的足球场面积稍微大一点。
关于面积单位换算,按照公制标准是这样的:1 平方厘米等于1 00平方毫米,也等于0.1 5 5 0平方英寸;1 平方米等于1 0000平方厘米,也等于1 .1 9 6 0平方码;1 公顷等于1 5 亩,也等于1 0000平方米;1 亩等于6 6 6 .6 7 平方米;1 公顷等于1 0000平方米,也等于2 .4 7 1 1 英亩;1 平方公里则等于1 00公顷,也等于0.3 8 6 1 平方英里。
至于平方米(m²,英文是square meter),它本身就是公制面积单位,指的是边长为1 米的正方形那块地方的面积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通常把平方米简称为“平米”或者“平方”。
在香港和台湾地区,它也被称作“平方公尺”。
以上信息参考自百度百科的“亩”词条、百度百科的“公顷”词条以及百度百科的“平方米”词条。
一亩地的干玉米秸秆有多斤
关于玉米秸秆的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,咱们来聊聊。先说说产量,如果是专门为了做饲料不收玉米棒的青贮玉米,亩产干秸秆大概在八千到一万五斤之间,具体看地方;要是普通玉米,因为种植密度没那么高,秸秆量就相对少些,一般每亩三千到五千斤。
玉米这东西,主要就是当饲料,既是粮食又是饲料,还能用在工农业生产上。
一、一亩地能收多少干玉米秸秆? 1 、一亩地干玉米秸秆的多少,得看玉米品种。
要是专门种青贮玉米(不收玉米棒),一般亩产干秸秆在八千到一万五斤,具体产量因地而异;要是主要收玉米,种植密度没青贮玉米那么高,秸秆自然就少一些,一般亩产在三千到五千斤。
2 、玉米秸秆主要是用作饲料,是一种粮、经、饲兼用的好材料,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。
玉米秸秆里头,营养挺丰富,化学成分也能利用,是畜牧业的好饲料。
玉米秸秆里含有三十%以上的碳水化合物、二%-四%的蛋白质和0.5 %-1 %的脂肪。
对食草动物来说,两公斤玉米秸秆的增重净能,差不多相当于一公斤玉米籽粒。
特别是经过黄贮、青贮、氨化及糖化这些处理后,利用率还能提高,效益就更好了。
二、玉米秸秆怎么做饲料? 1 、就拿青贮来说吧,玉米秸秆的收割时间很关键,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。
一般来说,密植的青贮玉米在乳熟期收割,豆科植物在开花初期,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,甘薯藤在霜前收割比较好。
2 、玉米秸秆割下来后,要赶紧运到青贮地点,别耽误了,免得水分蒸发,细胞呼吸和物料氧化作用导致营养损失。
3 、一般把原料切成两到三厘米长,这样装窖时容易压紧、踩实、排气,沉降也均匀,营养损失少。
切短的植物组织还能渗出很多汁液,有利于乳酸菌生长,加速青贮过程。
4 、五吨青贮物料用一公斤发酵剂。
把青贮饲料发酵助剂用米糠(麦麸皮或玉米粉)按一比十左右的比例稀释,喷点水,把物料水分调到六十到七十%,备用。
把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调到六十到七十%,然后就开始装窖,边装边踩,一边撒发酵菌剂,一边装原料,每装三十厘米左右就踩实一次,特别是边缘要踩得实实的,尽量一次装满全窖。
5 、盖草封土,装填量要高于边缘三十厘米,防止青贮料下沉。
周围用木板等围好,两到三天后下沉了就除去木板,盖上一层切短到五到十厘米,厚度约二十厘米的青草,然后盖土踩实,盖土的厚度为六十厘米,堆成馒头形状,拍平表面,并在窖的周围挖排水沟。
6 、一般青贮饲料发酵四十天左右就可以饲喂了,从上往下垂直分层取料,每次取十厘米左右,取完要密封。
一顿或一亩玉米,水稻,小麦,高粱,豆类的秸秆产量是多少?
尽管秸秆产量这个指标似乎不像粮食产量那样被频繁提及,但它实际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通常情况下,秸秆的产出量会是相应粮食作物的3 到4 倍。
举个栗子,假设一亩玉米地,其秸秆产量大约在4 吨附近。
同样地,水稻、小麦、高粱以及豆类作物的秸秆产量虽各有千秋,但大体上也会落在这个3 到4 吨的区间内。
比如玉米,在标准种植模式下,一亩地能收获大约3 .5 到4 吨秸秆。
当然,这个数字是基于一般情况的推算,土壤肥力、水分状况、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的变化,都会导致实际产量的上下浮动。
其他粮食作物的秸秆产出同样会受到品种选择、种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但总体趋势依然是在3 到4 吨的大框架内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作物的秸秆产出并非整齐划一,比如高粱和豆类的秸秆产量可能就稍逊于玉米和水稻。
而且,地域差异、气候条件、土壤性质等多元因素也会对具体产量产生影响。
所以,在估算秸秆产量时,必须将当地的具体情况纳入考量。
归根结底,秸秆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农业副产品,在饲料、肥料、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,对于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。
因此,精确掌握各类作物的秸秆产量数据,对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制定科学的秸秆利用方案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