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的麦子什么时候成熟
东北地区的小麦多在八月至九月进入成熟期。在该地区,春小麦种植占主导地位,其种植和收割的时间都相对偏晚。
一般而言,春小麦的播种通常在四月中旬,经过大约三个月(9 0至1 00天)的生长期后成熟,有的品种在7 0天左右成熟,而有的则需要长达四个月(1 2 0至1 3 0天)。
因此,东北地区的麦子通常在夏季的早期达到成熟,并在该时期内完成收割。
然而,实际成熟日期可能会受到气候、土壤状况和麦种特性等多种因素的调控。
比如,如果春季气温迅速回暖且有充足的降水,小麦的生长速度可能会提升,成熟期因此可能提前;而若春季气温较低或降水量不足,小麦的生长速度则可能减缓,进而导致成熟期延迟。
另外,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生长周期也各有不同,一些品种可能更能承受低温或高温,从而适应多样的气候条件。
综合来看,东北的小麦成熟多在每年8 至9 月,但确切日期还需根据当年的气候环境和麦种类型来确定。
对于农夫及农业工作者而言,关注气候变化和麦子的生长状况,并适时实施管理措施,对于保证麦子高产至关重要。
小暑收小麦还是收大麦?
小暑和大暑这两个节气,在农业上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,民间有“小暑收大麦,大暑收小麦”的说法。简单来说,就是小暑时节是收割大麦的好时机,而到了大暑时节,则该收割小麦了。
大麦通常在3 月下旬到4 月中旬播种,到7 月到9 月上旬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。
而小暑一般在每年的7 月6 日到8 日之间,所以这个谚语应运而生。
至于小麦,主要在河南、湖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这些地方种植,通常在9 月到1 0月播种,第二年7 月下旬成熟。
大暑则是在每年公历的7 月2 2 日至2 4 日之间,所以有“大暑收小麦”的说法。
补充一下,关于小暑和大暑的谚语还有很多,比如“大暑连天阴,遍地出黄金”,意思是如果大暑期间连绵阴雨,那庄稼就会大丰收;“大暑热不透,大热在秋后”,说明大暑期间的炎热可能不够强烈,立秋后还有更热的天气;“大暑小暑不是暑,立秋处暑正当暑”,指出大暑和小暑并不是最热的时候,立秋和处暑才是;“小暑不见日头,大暑晒开石头”,形容大暑的炎热程度;“大暑无酷热,五谷多不结”,表示如果大暑期间不够热,五谷就可能无法丰收。
以上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关于大麦和小麦的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