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小麦的别称
唐朝时期,小麦被称作麦,它包含了小麦、大麦、黑麦、燕麦等多个种类,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麦指的就是小麦。作为三大谷物之一,小麦几乎全部用于食用,其颖果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,只有大约六分之一被用作饲料。
由于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,只要合理安排时间,就可以在秋季收获稻谷后种植麦子,夏季收获麦子后接着插秧,这样基本上同一块田一年可以收获两次,麦子的推广并不会影响稻谷的种植面积。
一、古代小麦的别称 1 . 在唐朝,小麦被称为麦,它包括了小麦、大麦、黑麦、燕麦等多种类型,现在我们通常说的麦指的是小麦。
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,是一种种植面积广泛的作物,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,其颖果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。
2 .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,几乎全部用于食用,只有大约六分之一被用作饲料。
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地区,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。
3 . 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,只要在时间上安排得当,就可以在秋季收获稻谷后种植麦子,夏季收获麦子后接着插秧,这样基本上同一块田一年可以收获两次,麦子的推广并不会影响稻谷的种植面积。
二、小麦或油菜的栽培与管理 1 . 在种植小麦之前,首先要对土地进行翻整。
将土地中的土块打碎,去除草根和杂物等,最后梳理一遍土地,这样可以让种植小麦的土地变得疏松透气。
2 . 小麦的品种和种植地区的不同,也会导致播种时间的差异。
冬性品种的小麦一般在1 0月之后播种,半冬性品种在1 0月之前播种,春性品种在1 0月底左右播种。
华北地区一般在9 月中播种,华南在1 1 月中播种,华中在1 0-1 1 月播种即可。
3 .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,同时也需要微量元素,否则会产生瘪粒、矮小产量低的现象。
在为小麦提供腐熟农家肥时,一定要根据植株的实际情况,适量提供氮磷钾等复合肥料。
4 . 小麦生长前期病虫害较少,但到了生长后期,就会出现白粉病、锈病等病症,以及蚜虫、红蜘蛛等害虫。
一定要定时巡视田地,对病株进行拔除,并喷洒杀虫除病的药剂进行防治。
在古代是怎样称呼麦子的?秦朝至东汉
冬小麦在古代文献中也被称为宿麦或来麦。关于冬小麦的种植历史,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末期。
在《周礼·天官·疾医》中记载了使用五味、五谷和五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,其中郑玄注释指出五谷包括麻、黍、稷、麦和豆。
同样地,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中提到种植五谷,五谷成熟后人民得以养育,赵歧注释为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。
在《楚辞·大招》中也有“五谷六仞”的描述,王逸注释为稻、稷、麦、豆、麻。
而在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中提到“五谷为养”,王冰注释为粳米、小豆、麦、大豆和黄黍。
此外,《苏悉地羯罗经》卷中也列出了五谷,包括大麦、小麦、稻谷、大豆和胡麻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五谷逐渐成为谷物的统称,不再局限于五种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东汉末年郑玄对五谷的注解,当时已经将麦作为五谷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