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年后追什么肥料好
年后给小麦施肥,得看它的长势和地里的肥气儿,得挑对肥料。一、刚返青那会儿施肥。
要是麦苗看着弱、人不够多,就上点氮肥,比如尿素。
一亩地来个1 0到1 5 公斤尿素,能让麦苗快快活活起来,多长点须根,为以后长好打基础。
因为这时候小麦特别爱吃氮,上氮肥能立马给它补上劲儿。
二、要出节那会儿施肥。
这是小麦长大的关键时候,吃得特别多。
除了氮肥,还得配点磷和钾肥。
比如说,一亩地用1 5 到2 0公斤那种氮磷钾都差不多的复合肥。
磷能帮小麦长出更壮实的根,还能让麦穗长得好;钾能让小麦抗住倒伏,对收成和麦子好不好都挺重要。
三、快抽穗那会儿施肥。
可以稍微上点氮肥,同时喷点磷酸二氢钾。
氮肥一亩地别超5 公斤,磷酸二氢钾兑水调成0.2 %到0.3 %的浓度喷一喷,能让小麦结的麦粒更多、更重,最后收成就更好。
促进小麦分蘖的方法
小麦分蘖的促进策略:1 . 因地制宜,提前布局 小麦要有效分蘖,关键在于把握好播种时机,确保麦苗在封冻前既能完成分蘖,又不会因生长过快而冒头。
要根据土壤湿度,适时浇灌封冻水和返青水。
即便后期出现旺长,也要提前规划应对措施。
封冻水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麦苗安全越冬,避免冻害;返青水则是在春季气温回升后(如气温达1 0℃左右)促进小麦进行第二次分蘖,既能弥补冬前分蘖不足的麦苗,也能修复冬季低温受损的幼苗,提升分蘖成活率。
2 . 科学施肥与灌溉 分蘖期的小麦对氮磷需求量大,播种前施足磷氮肥是促进分蘖的基础。
对于播种较晚、土壤干旱或幼苗生长较弱的地块,可在越冬前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 -8 公斤/亩,以促进幼苗发育,显著增加分蘖数量。
若冬前分蘖偏少,可在返青水时补追尿素,补充氮素营养,增强小麦根系吸收能力。
3 . 叶面喷肥辅助 对于播种较晚、麦苗素质较差的地块,可在入冬前、返青期和拔节期喷施叶面肥。
具体用量需结合实际咨询当地农资店。
选择合适的叶面肥,并在春节前后各喷施一次,成穗率可提升2 0%-3 0%,每亩增产潜力超2 00斤。
怎样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,获得稳产、丰收?
冬小麦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一环,要实现高产,关键在于促进其主茎多分蘖且这些分蘖能顺利成穗。一些农民为了高产而盲目加大播种量,但这往往导致通风透光不足,易引发病害,反而减产。
同时,过密种植会使秸秆细弱,易倒伏,影响收成。
那么,怎样种植才能稳产高产呢?答案在于控制好基本苗数量,通过科学栽培措施,促进小麦多分蘖并提高成穗率。
冬小麦的分蘖成穗有其内在规律。
分蘖从分蘖节发出,通常在土壤下2 厘米处,每个分蘖节由5 至9 个小节组成。
在苗期,分蘖节能长出分蘖,每个分蘖都能生根,确保养分供应。
分蘖的发生很有规律,例如,主茎出第四片叶时,第一小节叶腋长出第一个分蘖(标记为A),主茎出第五片叶时,第二小节叶腋长出第二个分蘖(标记为B),以此类推。
一级分蘖(如A、B、C、D)之后,一级分蘖还会继续长出二级分蘖。
通常情况下,冬小麦出苗后1 5 至2 0天开始长出第一个一级分蘖,越冬期间分蘖速度减慢或停止,春季气温回升到3 ℃时开始重新分蘖,直至拔节前分蘖数达峰值。
分蘖数量受品种和栽培条件影响,一般可长出2 至5 个分蘖,良好条件下越冬前分蘖数可占总量的7 9 %至8 0%,春季分蘖占2 0%至3 0%。
生产上常以越冬前分蘖数判断苗情,如主茎叶片6 至7 片,分蘖2 至3 个,为壮苗,有利于丰产。
拔节后,养分向主茎和分蘖供应,分蘖停止生长,部分分蘖能成穗(有效蘖),部分枯萎(无效蘖)。
成穗率受分蘖生长时间、位置、长势影响,越冬前长出的、长势强的、一级分蘖成穗率更高。
理想情况下,每亩总有效穗数达4 0至5 0万,其中分蘖穗占5 0%至6 0%。
为提高分蘖成穗率,可在合理控制基本苗数基础上,采取以下措施:
1 . 选种: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选择适宜品种和高质量种子。
饱满种子分蘖力强,发芽率高(不低于8 5 %),有利于减少用种量,提高分蘖和成穗率。
2 . 精细整地:旋耕深度1 6 至2 0厘米,耕层均匀,土壤细碎,上虚下实,为苗全苗壮、分蘖和根系生长打下基础。
3 . 墒情管理:土壤含水量7 0%至8 0%时最适宜麦苗生长和分蘖。
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达8 0%为佳,越冬前浇越冬水,防旱死苗并利于春季分蘖。
4 . 合理施肥:每生产1 000千克小麦约需氮2 .5 千克、五氧化二磷0.5 千克、氧化钾1 .7 千克。
分蘖期氮磷不足导致长势弱、分蘖少;过量则易倒伏。
成穗期缺钾影响穗大小和籽粒形成。
应根据土壤条件和农技人员指导配方施肥。
5 . 适期播种:过早易冻害,过晚分蘖少。
播种适期需考虑当地气候和小麦分蘖所需积温(一般5 3 0至6 5 0℃),保证冬前壮苗。
6 . 合理播种深度和密度:播种过浅(分蘖节距地面小于2 厘米)影响分蘖,易冻害;过深(超过5 厘米)耗养分多,长势弱,易分蘖缺位。
适宜深度3 至5 厘米,利于出苗、生长和分蘖。
播种密度不当会引发倒伏和病害,应合理确定用种量,通过促进分蘖和成穗提高产量。
7 . 播种方式:不同品种需不同播种方式,以适应其株型和光合作用能力。
应根据品种特性选择播种方式,实现品种与方法的配套。
8 . 春季科学浇水施肥:拔节时分蘖数达峰值,此时决定分蘖命运。
长势旺、根系发达的大分蘖易成穗,小蘖和弱蘖需采取措施转化。
根据苗情浇水追肥,如基本苗和分蘖总数达8 0万,苗情好,可在拔节期浇水追肥尿素1 5 千克/亩;苗情差,则起身期浇水追肥尿素2 0千克/亩。
掌握分蘖成穗规律,科学选种、合理栽培和精细管理,是提高小麦分蘖和成穗数量,实现增产稳产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