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子怎么种有哪些好的种植方法
麦子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,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,这种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种植。麦子的籽粒主要用于制作面粉,麦皮可以被用作饲料,而麦秆则可用于编织等用途。
下面,我们将详细介绍麦子的种植方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麦子的种植技术要点如下:
一、了解品种特性 冬春性小麦的种子在土壤中萌发后,需要经历一段低温环境,才能开始拔节生长,形成结实器官,这个阶段被称为小麦的春化阶段。
不同品种的小麦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也不同。
例如,冬性品种通常在0℃至3 ℃的温度下,经过4 0至4 5 天的时间通过春化阶段;而春性品种则需要在7 ℃至1 5 ℃的温度下,仅用5 至8 天就能完成春化过程。
因此,如果没有适宜种植的春性品种,选择半冬性品种会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。
二、解决春化问题 为了使小麦能够快速通过春化阶段,及时成熟,可以采取以下方法: 1 . 早播种:在春节前后,当地表冻土层融化至约6 厘米深时,抓住时机播种。
在后续的冷暖交替气候条件下,小麦种子萌发并通过春化阶段,一般能够按期成熟。
2 . 冷处理:在播种前,将萌动的种子在0℃至5 ℃的低温下处理1 0至2 5 天,然后再进行播种。
冷处理时要注意保持种子的通风透气,避免使用塑料布等不透气材料过于紧密地包裹种子,因为种子萌发后呼吸强度会加大。
三、认识春小麦的生育特点 1 . 生育期短: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9 0多天。
2 . 营养生长期短: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后,气温由低到高,日照由短到长,通过春化阶段后迅速进入光照阶段,从出苗到单棱期大约需要2 0天。
3 . 分蘖期短:春小麦从出苗到拔节的时间很短,分蘖数量少,分蘖成穗率也相对较低。
4 . 根系浅而弱:春小麦的根系较浅且较弱,后期容易因为脱肥或缺水而出现早衰现象。
5 . 穗分化早:春小麦通常在4 叶期就进入二棱期,5 叶期时小花开始分化。
四、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1 . 条施肥,肥托种:在播种前,将肥料施于地下9 厘米深处,然后将种子播于3 至4 厘米深处,这样当麦苗长到三叶期时,麦粒的养分耗尽正好与肥料的供应相吻合。
2 . 施足底肥:如果冬季有准备,每亩地可以施用2 000公斤有机肥、1 5 公斤磷铵和1 5 公斤尿素,均匀撒在地里后立即进行耕翻,以实现“胎里富”的效果,耕翻深度达到2 0至2 5 厘米。
如果冬季没有准备,每亩地可以施用3 0至5 0公斤标准氮肥(根据地力情况适当调整)、3 0至5 0公斤标准磷肥,以及适量的钾肥和微肥。
3 . 适时早播,缩小行距:春小麦的播种越早越好,因为小麦在春化阶段具有较强的抗冻能力,一般不会受到冻害。
春小麦的分蘖数量少,个体也相对较小,因此采取密植的方式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。
一般行距保持在1 7 厘米左右较为适宜,或者采用大小行种植的方式,大行距为2 0厘米,小行距为1 3 至1 5 厘米。
播种量根据种子的千粒重、发芽率以及亩穗数来确定,一般亩穗数保持在3 5 万穗左右较为合适,这样播种量大约为2 0公斤左右,如果地力较差或墒情较差,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。
4 . 早管理:春小麦在3 叶期时胚乳的养分已经耗尽,同时处于穗分化和分蘖期,需要大量的养分。
春季雨水较少,麦苗覆盖不了地面,地面裸露面积较大,跑墒速度较快。
因此,春小麦的管理需要尽早追肥和灌水,以促进早分蘖。
通常在二叶一心时进行第一次灌溉,对于地力较差的情况,可以结合浇水追施3 5 至4 0公斤碳铵或1 5 公斤尿素;对于地力较好的情况,可以将施肥时间推迟到起身拔节期。
原则上,第一次灌溉后要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灌溉,两次灌溉的间隔时间保持在1 0至1 5 天。
第二次灌溉后,第三次灌溉要适当放缓,通常在第二节间定型、无效分蘖死亡后再进行第三次灌溉。
5 . 浇好灌浆水:在灌浆期要注意避免在雨天或大风天进行灌溉,以防止小麦倒伏。
小麦扬花后,每隔1 5 天左右进行一次灌溉。
6 . 注意病虫害防治:由于春小麦的茎叶相对较嫩,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,因此春小麦的病虫害防治需要比冬小麦更加加强。
如何种麦子啊
麦田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:实施条施底肥,确保种子肥料相辅相成:播种前,于土壤下9 厘米处埋设肥料条,随后将种子植入3 至4 厘米的深度,如此可确保麦苗在生长至三叶期,即麦粒养分消耗完毕时,持续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;充分施用基肥:若在冬季前进行准备,每亩地施用2 000公斤有机肥、1 5 公斤磷铵、1 5 公斤尿素,并均匀分散于田地。若冬季前未做准备,则每亩施用3 0至5 0公斤标准氮肥、3 0至5 0公斤标准磷肥,适量施用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;适时提前播种,缩短行距:春小麦的播种越早越佳,因为小麦在春化阶段具备较强的抗寒性,通常不易遭受冻害。
春小麦分蘖较少,植株较小,密植种植有助于提高产量;合理灌溉灌浆水:在灌浆期,需避免在雨天和大风天气浇水,以防小麦倒伏,小麦开花后大约每1 5 天灌溉一次;重视病虫害防治:鉴于春小麦茎叶较为柔嫩,更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,因此相较于冬小麦,春小麦的病虫害防治需要更加严格。
小麦的栽培与管理方法 小麦的栽培技术的要点
小麦的种植时间因品种而异,春小麦与冬小麦的选择决定了播种时节。华北地区多在冬季十一月份播种冬小麦,而东北地区则倾向于春季的三四月份种植春小麦。
选种与整地是种植的关键步骤。
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,选择适宜的麦种,例如在寒冷地区应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。
整地时,需深翻土层至少三十厘米,将土块细碎,地面平整,并施以农家肥,再次翻耕。
肥料均匀混合后,按一米至一米五的间隔开沟,以便后续排水灌溉。
播种时应根据土地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。
一种是在整好的地中按三十厘米的行距开沟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,覆土即可。
另一种是散播方式,将种子均匀撒满田地,再覆土。
田间管理始于麦苗长出细嫩的绿色时,此时可进行首次施肥与浇水。
浇水宜采用浇灌方式,施肥则多用尿素以促进麦苗生长,施肥可撒施或溶于水中浇灌。
后期施肥则可考虑喷灌方式。
病害预防方面,小麦倒伏是常见问题,多发生在小麦抽穗后至成熟期。
为预防倒伏,需平时注意及时排水,合理施用肥料并控制用量,同时适当调整种植密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