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淮海排名第一的玉米品种
在黄淮海地区,玉米品种登海6 05 表现突出,堪称翘楚。该品种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精心培育,并于2 01 0年获得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批准。
登海6 05 最初是以“超试6 号”的身份,经山东省推荐参与国家区试,随后在2 009 年进入生产试验阶段,最终于2 01 1 年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命名为登海6 05
该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当讲究,以DH3 5 1 为母本,DH3 8 2 为父本,经过精心选配。
母本DH3 5 1 源自“DH1 5 8 /1 07 ”这一基础材料,经过连续自交多代选育而成;父本DH3 8 2 则基于国外杂交种X1 1 3 2 ,同样经过连续自交多代选育。
登海6 05 的审定之路颇为漫长,自2 01 0年国家审定通过(编号为国审玉2 01 0009 )后,陆续在2 01 1 年通过了山东、内蒙古的审定(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 01 1 004 号、蒙认玉2 01 1 001 号),2 01 2 年获得了浙江的认可(浙审玉2 01 2 006 ),并在2 01 5 年分别通过了宁夏、甘肃的审定(编号为宁审玉2 01 5 01 5 、甘审玉2 01 5 02 3 )。
登海6 05 在黄淮海地区的表现也相当不俗,从出苗到成熟大约需要1 01 天,比郑单9 5 8 晚1 天,需要有效积温大约2 5 5 0℃。
其幼苗叶鞘呈现紫色,叶片为绿色,叶缘带有紫色条纹,花药黄绿色,颖壳浅紫色。
整体株型紧凑,株高约2 5 9 厘米,穗位高约9 9 厘米,成株叶片数在1 9 至2 0片之间。
花丝浅紫色,果穗长筒型,穗长约1 8 厘米,穗行数在1 6 至1 8 行,穗轴为红色,籽粒黄色且为马齿型,百粒重3 4 .4 克。
在抗病性方面,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接种鉴定,登海6 05 对茎腐病具有高度抗性,对玉米螟具有中等抗性,但对大斑病、小斑病、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较为敏感,同时高感瘤黑粉病、褐斑病和南方锈病。
品质方面,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北京)的测定,籽粒容重为7 6 6 克/升,粗蛋白含量为9 .3 5 %,粗脂肪含量为3 .7 6 %,粗淀粉含量为7 3 .4 0%,赖氨酸含量为0.3 1 %。
登海605玉米品种特征 附简介
登海6 05 玉米品种特性与概述如下:一、登海6 05 玉米品种特性
生长周期:在黄淮海区域,该品种从播种到收获需1 01 天,较郑单9 5 8 晚一天,所需有效积温约为2 5 5 0℃。
幼苗性状:幼苗叶鞘呈紫色,叶片为绿色,花药为黄绿色,颖壳为浅紫色,花丝亦为浅紫色。
植株性状:植株高度约为2 5 9 厘米,株型紧密,穗位高度9 9 厘米,成熟植株叶片数量达1 9 2 0片。
果穗呈长筒状,长度为1 8 厘米,穗行数为1 6 1 8 行,穗轴为红色,籽粒为黄色,籽粒形状为马齿型,百粒重约为3 4 .4 克。
抗病性:对茎腐病具有高度抗性,对玉米螟中等抗性,对大斑病、小斑病、矮花叶病及弯孢菌叶斑病敏感,对瘤黑粉病、褐斑病及南方锈病高度敏感。
品质:籽粒密度为7 6 6 克/升,粗蛋白含量为9 .3 5 %,粗脂肪含量为3 .7 6 %,粗淀粉含量为7 3 .4 %,赖氨酸含量为0.3 1 %。
二、登海6 05 玉米概述
产量表现:在2 008 -2 009 年度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,平均每亩产量为6 5 9 千克,比郑单9 5 8 增产5 .3 %。
2 009 年生产试验中,平均每亩产量为6 1 4 .9 千克,较郑单9 5 8 增产5 .5 %。
栽培要点:适宜于中等及以上肥力土壤种植,推荐种植密度为每亩4 000至4 5 00株。
适宜种植区域包括山东、河南、河北中南部、安徽北部及山西运城等地。
内蒙古部分地区、陕西及浙江亦可种植,但需警惕褐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高发风险。
病虫害防治需重点关注瘤黑粉病。
登海605玉米种简介,适合哪里种植,产量如何
株形紧密,高度达2 5 9 厘米,穗部位于9 9 厘米高处,成熟时拥有1 9 至2 0片叶子。黄淮海地区的生长期为1 01 天,比郑单9 5 8 品种稍晚一天,适宜的积温大约为2 5 5 0摄氏度。
花丝呈现浅紫色,果穗呈长筒形,长度1 8 厘米,每穗1 6 至1 8 行,穗轴为红色,籽粒为黄色马齿型,单粒重3 4 .4 克。
该品种对茎腐病有强抵抗力,对玉米螟中等抵抗,对大斑病和小斑病敏感,对瘤黑粉病、褐斑病和南方锈病高度敏感。
作物名称为玉米,品种编号为登海6 05
该品种于2 01 0年9 月9 日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批准,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 01 0009 ,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。
品种源自DH3 5 1 (母本)与DH3 8 2 (父本)的杂交,母本基于“DH1 5 8 /1 07 ”连续自交多代选育,父本基于国外杂交种X1 1 3 2 连续自交多代选育。
主要特征包括:在黄淮海地区的生长周期为1 01 天,稍晚于郑单9 5 8 ,需有效积温约2 5 5 0摄氏度。
幼苗期叶鞘呈紫色,叶片绿色,叶缘带紫色,花药黄绿色,颖壳浅紫色。
植株紧凑,株高2 5 9 厘米,穗位9 9 厘米,成株叶片1 9 至2 0片。
花丝浅紫,果穗长筒形,穗长1 8 厘米,穗行1 6 至1 8 行,穗轴红色,籽粒黄色马齿型,百粒重3 4 .4 克。
经河北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,对茎腐病高度抵抗,对玉米螟中等抵抗,对大斑病、小斑病、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敏感,对瘤黑粉病、褐斑病和南方锈病高度敏感。
籽粒容重7 6 6 克/升,含粗蛋白9 .3 5 %,粗脂肪3 .7 6 %,粗淀粉7 3 .4 0%,赖氨酸0.3 1 %。
产量方面,2 008 至2 009 年在黄淮海地区进行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 5 9 .0千克,较郑单9 5 8 增产5 .3 %。
2 009 年生产试验中,平均亩产6 1 4 .9 千克,增产5 .5 %。
内蒙古自治区试验结果显示,2 008 年中晚熟组预试增产,平均亩产8 5 9 .2 千克,增产6 .3 %;2 009 年晚熟组区试和2 01 0年晚熟组生产试验均全部增产,平均亩产分别为9 1 1 .3 千克和9 03 .5 千克,较郑单9 5 8 分别增产6 .2 %和9 .8 %。
山东省长指挥田攻关品种于2 008 年产量高达1 02 8 .6 1 千克/亩。
2 009 年,由专家团队验收的登海6 05 高产田平均亩产1 04 1 .8 2 千克。
山东省登海6 05 高产创建田平均亩产超过1 000千克,示范田平均亩产8 7 4 .7 千克,2 01 0年粮王大赛中亩产达9 8 0千克。
种植建议: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地上种植,每亩种植密度建议为4 000至4 5 00株。
需注意瘤黑粉病、褐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。
品种审定通过,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适用于山东、河南、河北中南部、安徽北部、山西运城地区夏播以及内蒙古等地区。
在瘤黑粉病、褐斑病和南方锈病重发区种植时需谨慎。